20 世纪早期流行起来的国家经济测量方法 GDP(国内生产总值)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诸多证据已经证明,GDP 的测算方法在今天这个时代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作为量度经济增减程度的指标,GDP 应该度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但随着虚拟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GDP 测算结果产生的误差会让我们对经济状况的了解产生扭曲,导致出现政策制定的失误。
上周,在德国 Dresden 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各国的经济学家递交了论文,目的是为了讨论在本世纪的全新经济环境之下,GDP 是否还是衡量经济指标的最好方式。该会议由德国国家统计局主办。
讨论下来,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评估方法能够测量人们生活水平的趋势,包括人们数十年来使用的 GDP。
一篇着眼于人均 GDP 与家庭收入中值间差异的论文认为,如果要阐明关于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论的问题,不如拿床来举例子。
“有很多领域的经济活动产生的价值远高于它们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数字。比如说,睡眠占据了人们生命大约 1/3 的时间,但‘床’的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份额非常的小。”
同样地,如果拿 Facebook 和 Google 来说,它们为数亿人提供信息、社交和娱乐服务,但因为它们是免费的,其对于经济的贡献很难通过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来量化。
GDP 指数“严重低估”经济环境,似乎已经成为学者们的一个共识。美联邦储备银行的 Leonard Nakamura 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 Jon Samuels、Rachel Soloveichik 表示,像 YouTube 视频广告这样依靠广告生存的数字媒体,也应该把它的业务模型视为货物交易的一种。
他们做了计算。如果算上数字媒体的产出,1998 年至 2012 年之间它们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每年也只有平均 0.009%。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量化新型商业的模型。
香港中央政策组的首席顾问邵善波 7 月时撰文呼吁,是时候改变测量经济的“方法论”了——作为香港重要支柱的金融服务,就是一种很难用 GDP 衡量经济表现的产业。
GDP 测量产生误差,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日本。日本内阁府和央行分别基于不同的数据(国民支出和国民收入)计算日本 2014 年的 GDP 总值,但央行的结果显示,政府给出的结果比他们少算了整整 29 万亿日元(约合 1.9 万亿人民币)。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